妊娠糖尿病到底怎么回事?这份孕期控糖指南请收好!
怀孕本来是件开心的事,但很多准妈妈在产检时突然被医生告知血糖偏高,可能患上了妊娠糖尿病,顿时就慌了神。别急,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妊娠糖尿病那些事,帮你理清头绪、科学应对!
什么是妊娠糖尿病?哪些人容易中招?
妊娠糖尿病是指在怀孕期间发现或发生的糖代谢异常。随着孕期激素水平变化,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下降,如果胰腺功能跟不上,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。
这几类准妈妈要特别留意:年龄超过35岁、怀孕前就超重或肥胖、有糖尿病家族史、曾经生过巨大儿(出生体重≥4kg)、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history,或者上一次怀孕就出现过妊娠糖尿病。
妊娠糖尿病有哪些症状?如何尽早发现?
其实很多妊娠糖尿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,这也是为什么常规产检中糖耐量测试(OGTT)特别重要。一般在孕24-28周时,医生会建议做这个检查——需要空腹抽一次血,喝糖水后1小时、2小时再各抽一次血。
如果偶尔出现老是口渴、尿频、容易疲劳或者皮肤瘙痒,也要及时跟医生沟通,必要时提前做血糖筛查。
确诊妊娠糖尿病怎么办?一定要打胰岛素吗?
先别自己吓自己!绝大多数妊娠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来控制。营养师通常会建议少食多餐、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的食物、优质蛋白摄入,同时合理搭配主食,避免完全不吃碳水。
每天坚持散步、孕妇瑜伽等轻度运动30分钟对控糖很有帮助。如果饮食运动干预1-2周后血糖仍然不达标,医生才会根据情况考虑使用胰岛素——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,对宝宝是的。
血糖控制不好,对妈妈和宝宝有什么影响?
对妈妈来说,血糖高可能增加孕期高血压、子痫前期的风险,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升高。对宝宝而言,母体血糖过高可能导致胎儿长成“巨大儿”,增加分娩困难及剖宫产几率,新生儿出生后也容易出现低血糖等问题。
不过只要认真控制血糖,绝大多数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,生下健康的宝宝。
生完孩子后血糖会正常吗?
大部分产妇在分娩后6-12周血糖会逐渐正常,但仍建议在产后6-12周重新做糖耐量检查。即便血糖正常,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比一般人高,所以保持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的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!
给准妈妈们的实用小贴士
1. 定期监测血糖:养成记录空腹、餐后血糖的好习惯,复诊时带给医生看。
2. 准备健康零食:全麦饼干、无糖酸奶、坚果等可以随时补充能量,避免低血糖。
3. 和产科及营养科医生保持沟通:不要自己随意调整饮食或药物方案。
4. 放平心态:焦虑情绪反而会影响血糖,妊娠糖尿病管理得好并不会影响正常怀孕过程。
总之,妊娠糖尿病虽然需要重视,但完全可防可控。放轻松、遵医嘱、做好自我管理,各位准妈妈一样可以安心享受孕期生活!


